“中天39”輪總長215米、型寬51.8米,相當于10個籃球場的甲板面積和87米的水上高度,是當前國內起重能力頂尖的海洋工程船。該船不僅是海上風電施工的“扛把子”,還能執(zhí)行跨海橋梁建設、沉船打撈等高難度任務,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之重器”。
復工復產一年半,泉州交發(fā)集團斥資20億元盤活的泉州船廠再次曬成績單。截至目前,泉州船廠累計維修并交付至少50艘船舶、共10多種船型。
泉州船廠位于惠安斗尾港區(qū),占地面積約2017畝,岸線總長約3.6公里,擁有在建、已建碼頭7座(其中30萬噸級修船碼頭2座),規(guī)劃碼頭2座,30萬噸級船塢2座,10萬噸級船塢2座,萬噸級以下船臺2座;主要室外大型起重機13臺,車間內吊車55臺等重要生產設備,是國內少有的30萬噸級船舶能自由進出的不凍不淤的深水良港,是全國四大中轉港之一。
泉州船廠前身為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是以船舶修理、船舶制造為主體、兼有海洋石油工程修造等生產能力的大型修造船廠,一度成長為“亞洲最大船廠”。2007年,泉州船廠被香港上市民營企業(yè)泰山石化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3年后,泰山石化發(fā)布公告出售泉州船廠,中途多次更換買家,但一直未成功出售,直至2019年12月9日,福建省惠安縣人民法院接受泉州船廠清盤申請。2020年11月23日,泉州船廠啟動首次拍賣,起拍價約為8.52億元,無人競拍后流拍。
2021年1月,泉州交發(fā)集團二級權屬企業(yè)泉州市交發(fā)置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價約12億元高價競得泉州船廠破產資產包,溢價高達76.9%,是破產船廠拍賣中少見的溢價成交案例;同年2月,泉州交發(fā)集團與惠安縣委、縣政府啟動泉州船廠重組項目,根據(jù)計劃,泉州市交發(fā)集團計劃與惠安縣合作,重組盤活斗尾港區(qū)泉州船廠項目,并引進修船、造船、海工制造和物流等產業(yè)業(yè)態(tài),計劃總投資20億元;同年4月成立全資子公司泉州交發(fā)船舶重工發(fā)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泉州船廠項目。
2023年9月,泉州船廠正式復工復產。重啟后的泉州船廠將按修船、造船、海工(含大型鋼構)三大功能進行產業(yè)定位,承襲原有船廠的總體規(guī)劃,通過滾動發(fā)展逐步開展填平補齊能力建設,高標準開展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綠色科技型海洋裝備維修保障基地,填補泉州市修造船智能海工裝備制造產業(yè)空白,助力泉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據(jù)泉州交發(fā)集團消息,近日,“德盛287”輪、“中船遠洋”輪兩艘巨型輪駛入泉州船廠,開啟維修之旅。其中,“德盛287”輪是一艘海上起重平臺工作船,有“海上大力士”之稱,船上有起重設備,主要用于大件貨物的裝卸。這是泉州船廠自復工復產以來接修到的又一新船型。
從“國海安鴻”到“德盛287”“中船遠洋”,泉州船廠已具備承接各類復雜船舶維修任務的專業(yè)能力,截至目前累計維修并交付49艘船舶、共10種船型。
“德盛287”輪船長120.73米,型寬40米,型深5.8米,配備雙機、雙槳,具有自航能力,主要為鉆井平臺提供物資堆放、水電供應、人員住宿等配套服務,并具備船舶動態(tài)定位系統(tǒng)(DPS)。這艘海上起重平臺工作船于2021年改裝完成后,一直服務于為海上風電塔筒、葉片、主機的起吊及安裝提供強大保障。
“中船遠洋”輪于2024年建成,總長172米,型寬43米,型深10.1米,總噸數(shù)達19623噸,屬特大件甲板運輸船,可以覆蓋全球海上工程業(yè)務,包括遠洋運輸、遠洋風電安裝和海上平臺施工配套服務。
泉州船廠將把“德盛287”風電安裝平臺改造成生活支持平臺,并為其加裝直升機平臺、拆卸600噸吊機,做好主輔機修理,機電設備、通導系統(tǒng)、升降系統(tǒng)檢修,主船體測厚與外板涂裝等工作;對“中船遠洋”船體主甲板加寬部分進行局部換板并加裝舭龍骨,船舶修造品質“金招牌”持續(xù)擦亮。
資料顯示,泉州船廠位于惠安斗尾港區(qū),占地面積約2017畝,岸線總長約3.6公里,擁有在建、已建碼頭7座(其中30萬噸級修船碼頭2座),規(guī)劃碼頭2座,30萬噸級船塢2座,10萬噸級船塢2座,萬噸級以下船臺2座;主要室外大型起重機13臺,車間內吊車55臺等重要生產設備,是國內少有的30萬噸級船舶能自由進出的不凍不淤的深水良港,是全國四大中轉港之一。
泉州船廠前身為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是以船舶修理、船舶制造為主體、兼有海洋石油工程修造等生產能力的大型修造船廠,一度成長為“亞洲最大船廠”。2007年,泉州船廠被香港上市民營企業(yè)泰山石化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3年后,泰山石化發(fā)布公告出售泉州船廠,中途多次更換買家,但一直未成功出售,直至2019年12月9日,福建省惠安縣人民法院接受泉州船廠清盤申請。2020年11月23日,泉州船廠啟動首次拍賣,起拍價約為8.52億元,無人競拍后流拍。
2021年1月,泉州交發(fā)集團二級權屬企業(yè)泉州市交發(fā)置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價約12億元高價競得泉州船廠破產資產包,溢價高達76.9%,是破產船廠拍賣中少見的溢價成交案例;同年2月,泉州交發(fā)集團與惠安縣委、縣政府啟動泉州船廠重組項目,根據(jù)計劃,泉州市交發(fā)集團計劃與惠安縣合作,重組盤活斗尾港區(qū)泉州船廠項目,并引進修船、造船、海工制造和物流等產業(yè)業(yè)態(tài),計劃總投資20億元;同年4月成立全資子公司泉州交發(fā)船舶重工發(fā)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泉州船廠項目。
2023年9月,泉州船廠正式復工復產。重啟后的泉州船廠將按修船、造船、海工(含大型鋼構)三大功能進行產業(yè)定位,承襲原有船廠的總體規(guī)劃,通過滾動發(fā)展逐步開展填平補齊能力建設,高標準開展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綠色科技型海洋裝備維修保障基地,填補泉州市修造船智能海工裝備制造產業(yè)空白,助力泉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本頁面僅列出中大型船廠,本頁面將持續(xù)更新,最后更新時間:2025/5/28]
擴建船廠包括:揚子江船業(yè)、新時代造船、蕪湖造船廠、惠生清潔能源、象嶼海裝、博邁科、海油工程、韓通船舶等。
重啟船廠包括:大船海工、恒力重工、新江洲船舶重工、揚州舜天造船、揚州國裕船舶、泉州船廠、冠海造船、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樅陽船廠等。
產能擴建
揚子江船業(yè):揚子江船業(yè)收購舟山常石造船34%股權,舟山常石造船將成為揚子江船業(yè)的聯(lián)營公司。2025年2月19日,投資30億元打造的揚子泓遠綠色高技術清潔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開工,該基地岸線長度約1320米,占地面積約1300畝,建設30萬噸級造船塢一座,20萬噸級舾裝碼頭一座,10萬噸級港池一座,年生產能力約80萬載重噸,預計2026年底完工投產。
新時代造船:新時代造船計劃投資50億元開發(fā)新能源船舶智造項目(一期)項目。一期項目擬建智能化制造車間等廠房,同時對原有的涂裝房和智能化生產線進行改造;擬新增車間、11萬伏變電站、空壓站、液氧氣化站、丙烷氣化站、LNG氣化站、二氧化碳氣化站等廠房、輔助用房;購置智能化工藝及大型門吊等智能設備,并擬建船塢、內河碼頭各一座。新建船塢長700米。完工后,新時代造船將擁有4座干船塢。
蕪湖造船廠:2024年5月,蕪湖造船廠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yè)基地(威?;兀?/strong>正式投產,項目斥資20億元,主要從事船舶建造、設計、修理及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開發(fā),占地46萬平米,擁有1座十萬噸級船塢和2座五萬噸級船臺,主要建造3000-9000車PCTC、5萬噸MR型成品油輪、8萬噸級巴拿馬型散貨船等船型,總規(guī)劃產能80萬載重噸。2024年8月22日,蕪湖造船廠池州智能綠色船舶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該基地專注內河、近海綠色智能船舶的研發(fā)制造。
惠生清潔能源:惠生南通基地升級改造項目于2023年3月動工、11月底竣工,新增噴涂車間、SPB罐總組車間、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并擴建船塢:涂裝車間總建筑面積超1萬平方米,內設1個噴砂間和2個涂裝間,南通基地年噴涂能力從50萬平方米提升至120萬平方米;SPB罐總組車間總建筑面積超2.5萬平方米,具備年產16臺5萬立方米級SPB罐的能力;新增1座2000t×200m造船門式起重機;船塢長度由原290米延長為370米。2025年2月5日,惠生啟東基地項目開工,占地約120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擁有1370米挖入式深水港池岸線資源,將于2025年第4季度建成投產,擁有25萬噸鋼材處理量/年的生產能力;將建設520米長、110米寬的海工塢1座并配2000噸起重能力的龍門吊;模塊組裝場地約15萬平方米,擁有5000噸模塊吊裝出運泊位和10000噸模塊滾轉出運碼頭,模塊場地將配1200噸起重能力的龍門吊。
象嶼海裝:象嶼海裝通過司法拍賣方式以4.4億元競得江蘇宏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宏強重工)核心資產,競得資產包含宏強重工所有的房屋建筑物56352.42平方米、碼頭1座、5萬-10萬噸級船臺3座、長江岸線682.3米使用權及相關設備、專利等,預計達產后象嶼海裝年產能可望提升60%。
博邁科:博邁科臨港海洋重工建造基地四期改擴建工程于2024年10月竣工。該擴建項目位于渤海二十七路東側,已建四期工程項目東側,擬建結構車間、預裝車間、空壓站、6#總裝場地等;總占地面積94984.1平方米,主要制造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上部模塊、液化天然氣(LNG)管廊和工藝模塊、海上平臺模塊及其他工廠模塊化等產品,年產能1500~10000噸,年鋼材加工量2.25萬噸。
海油工程: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于2022年6月投產,二期工程于2023年7月開工建設、2024年10月30日投產?;卣嫉孛娣e約57.5萬平方米,包括四個智能生產車間、八個生產輔助中心、十六個總裝工位及適合大型船舶??康拇a頭等核心設施。將重點發(fā)展海洋油氣平臺、浮式生產裝備液化天然氣模塊等高端油氣裝備,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氣田運維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平臺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全面投產后年生產能力近9萬噸。
韓通船舶:2025年2月,韓通海工制造基地項目落戶啟東市,項目位于呂四港經濟開發(fā)區(qū)環(huán)抱式港池東港區(qū),投資35億元,主要生產各類大型高附加值海工模塊。項目達產后年產海洋高端裝備10萬噸以上,年產值約35億元。
重啟船廠
恒力重工:前身為STX(大連)造船有限公司,恒力集團旗下恒力重工集團于2022年7月以21.1億元的價格收購STX大連造船等名下閑置資產;2022年第四季度,恒力重工正式重啟造船業(yè)務;2023年年初,恒力重工產業(yè)園全面正式運營;2024年4月18日,恒力重工交付重啟造船業(yè)務后的首艘船。2024年7月,恒力重工新增投資92億元啟動恒力重工產業(yè)園二期工程(已開工),重點拓展VLCC、VLGC、大型集裝箱船、FPSO、海上浮式風電、鉆井平臺等高附加值綠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yè)務,預計形成年鋼材加工量180萬噸、年產量710萬載重噸的建造能力。同時,恒力重工宣布增資20億元同步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yè)園。2025年1月15日,恒力重工二期項目投產。
大船海工:大船海工曾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大連造船,成立于2006年9月,從事海工裝備制造業(yè)務,可以同時建造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生活平臺、鉆井船、FPSO等各類海洋工程及船舶產品,具備年交工8-10個海工項目的能力。2019年1月,大船海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年6月,重整計劃獲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批準;2022年12月,裁定重整計劃執(zhí)行完畢,其股權關系上正式從大連造船下屬企業(yè)剝離;2023年8月30日,獲得破產重組后的首份獨立簽約訂單;2023年9月15日發(fā)布更名通告,“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為“大連船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新江洲船舶重工:新江洲船舶重工前身為江西江州聯(lián)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更早前為國營江州造船廠);2005年,國營江州造船廠破產重組為股份制民營企業(yè)江西江州聯(lián)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江州聯(lián)合造船成為中海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2018年3月,江州聯(lián)合造船由揚子江船業(yè)負責管理;2018年10月,中海重工宣布以1億元價格向瑞昌市瑞聯(lián)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售江州聯(lián)合造船資產;2022年8月,瑞昌市人民政府與揚子江金控集團、江蘇振球集團簽約100億元高端船舶裝備制造與綠色建材項目,新江洲船舶重工作為高端船舶制造項目的主要承接方,從瑞聯(lián)資產公司手中承接原前身江州聯(lián)合造船的主要生產要素。2023年11月30日,新江洲船舶重工宣布重啟,復工復產。
揚州舜天造船:揚州舜天造船原屬江蘇舜天船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舜天船舶原是江蘇省屬國信集團的三級公司,由2003年設立的江蘇舜天船舶有限公司改制而成。2011年,舜天船舶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6年,因嚴重虧損破產重組,是中國首個破產的上市船企,隨后江蘇國信集團以注資換股的方式挽救了面臨退市的舜天船舶;2016年,江蘇國信集團江蘇舜天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5月,管理人與舜天資產簽訂《資產轉讓協(xié)議》,將舜天船舶除貨幣資金之外的全部財產協(xié)議轉讓給舜天資產;2017年3月,舜天船舶更名為江蘇國信股份有限公司,并宣布“退出造船業(yè)”;2020年1月,舜天資產交付成立以來的首艘新造船;2024年,蘇豪控股集團旗下舜天機械、舜天五礦、舜天資產完成合并重組,并更名為蘇豪創(chuàng)科集團,揚州舜天造船重新啟航。
揚州國裕船舶:揚州國裕船舶成立于2005年,原屬于武漢國裕物流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2021年9月,揚州國裕船舶因無力清償債務申請破產清算;2021年11月,儀征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揚州國裕船舶破產清算申請;2022年5月,儀征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組擔任管理人;此后,清算管理人對揚州國裕船舶的場地、設施及實物資產進行公開招租,并于2023年5月發(fā)布《臨時租賃協(xié)議》;2024年8月,揚州國裕船舶完成破產重整,鼎一投資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完成控股后,鼎一投資仍將專注揚州國裕船舶造船主業(yè),將為該船廠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運營團隊,升級配套設施,盡快推動全面復工復產,并逐步向建造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泉州船廠:泉州船廠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yè)有限公司。2007年,香港上市民營企業(yè)泰山石化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泉州船廠,成為其全資公司;2010年,泰山石化決定出售泉州船廠但未成功;2019年12月,福建省惠安縣人民法院接受泉州船廠清盤申請;2020年11月,泉州船廠以約8.52億元啟動首次拍賣,無人競拍后流拍;2021年1月,泉州交發(fā)集團二級權屬企業(yè)泉州市交發(fā)置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價約12億元高價競得泉州船廠破產資產包;2022年2月,總投資20億元的泉州船廠重組項目啟動;2022年4月,泉州市交發(fā)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泉州交發(fā)船舶重工發(fā)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泉州船廠項目;2023年9月,泉州船廠正式復工復產。
冠海造船:冠海造船由福建冠海海運有限公司投資組建。2013年下半年以來,冠海系公司因經營困境致使資金鏈斷裂,至少負債20億元;2019年4月,福建省連江縣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冠海造船、冠海海運(以下簡稱“兩公司”)破產申請;2021年2月,兩公司管理人發(fā)布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選定福建金晟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為意向投資方;2022年12月,兩公司《預重整方案》通過,達到實質合并重整條件;2023年5月,管理人向連江法院申請對兩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2023年6月,兩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意見獲債權人、債務人一致通過;2023年7月,連江法院裁定批準兩公司適用實質合并重整方式進行審理;2023年8月,兩公司《重整計劃草案》全面通過,最終確定由金晟公司作為重整投資人,連江法院同月裁定批準兩公司重整計劃,終止兩公司破產重整程序,冠海系公司正式進入重整執(zhí)行階段;2023年9月,冠海系完成破產重整。破產重整后的新公司名為福建松閩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于2017年重組成立,由原廣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中海工業(yè)菠蘿廟船廠重組整合而成。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分為東莞麻涌廠區(qū)和廣州黃埔廠區(qū),廠區(qū)占地面積71萬平方米,擁有浮船塢15萬噸1座、8萬噸2座,船臺4座,深水碼頭7座,總岸線長2000余米。2020年,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將造船業(yè)務向高端海陸鋼結構建造項目轉型。2024年三季度,廣東中遠海運重工重啟造船,并承接整船訂單。
樅陽船廠:安徽港航陸海裝備公司樅陽船廠前身為安徽省最大民營船企安徽東方造船,由浙江東方造船集團投建,2008年投產。后因造船業(yè)低迷,東方造船陷入經營危機并尋求破產重組。2016年,樅陽縣政府取得安徽東方造船的資產所有權,并積極盤活船廠。2024年11月,安徽省港航集團與山東港口集團簽訂投資意向協(xié)議,雙方將在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重新組合盤活現(xiàn)有資產,重構技術、管理體系,加速推進樅陽縣東方造船廠項目合作落地。2025年2月,安徽省港航集團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共同投建的樅陽船廠正式開工,總投資6.7億元,主要開展船舶制造、維修、拆解等業(yè)務,預計2025年6月正式投產。
]]>10月4日,“領航3”輪順利移泊進入泉州船廠1#船塢,開展“內貿船改外貿船”升級改造工作,主要包括新增壓載水系統(tǒng)、新增機艙噴淋系統(tǒng)、駕駛室無線電升級改造、新增70個冷箱配電系統(tǒng)、新增3臺發(fā)電機、全船艙蓋維護等改造工作,預計全程工期20天。
2023年,泉州交發(fā)集團船舶公司在招商過渡時期按照“邊招商引資、邊完善手續(xù)、邊現(xiàn)狀盤活”的思路,修船業(yè)務板塊引入聯(lián)營單位博洋船舶公司。在泉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于同年9月正式復工復產,中國修造船業(yè)“泉州方位”重新點亮。
在過渡生產期間,泉州船廠立足“安全可控,技術可行”前提,為進廠維修的船舶提供了安全進出船塢、安全靠泊碼頭、內貿運輸改外貿運輸、船體除銹油漆、閥門拆檢等常規(guī)塢修項目,并針對科考船、特種作業(yè)船等特殊船型制定個性化維修方案,允許維修的船舶噸位由2萬噸級提升至7萬噸級,進廠維修的船舶數(shù)量從23年底的9艘增長到截至目前的37艘。船廠修船業(yè)務板塊不斷蛻變成長,在保障船舶安全運營、延長船舶使用壽命、推動海洋經濟發(fā)展以及促進產業(yè)升級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業(yè)務已步入常態(tài)化運作軌道。
此次修船業(yè)務板塊產值破億,是泉州船廠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曾經的“亞洲最大船廠”再展新顏。展望未來,泉州船廠將以泉州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泉州船廠全面復工復產工作方案為遵循,按照“定規(guī)劃、解難題、抓招商、促生產”總體思路,集中攻堅、全力解決泉州船廠全面復工復產存在問題,繼續(xù)以修船、造船、海工(含大型鋼構)三大功能進行產業(yè)定位,短期以修為主,長期推進修造并舉,逐步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綠色科技型海洋裝備維修保障基地,填補泉州市修造船智能海工裝備制造產業(yè)空白,助推泉州構建“以港促產、以產興城、以城育港”的港產城融合發(fā)展新格局,助力實現(xiàn)泉州“造船夢”。
資料顯示,泉州船廠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是以船舶修理、船舶制造為主體、兼有海洋石油工程修造等生產能力的大型修造船廠。泉州船廠位于惠安斗尾港區(qū),占地面積約2017畝,岸線總長約3.6公里,擁有在建、已建碼頭7座(其中30萬噸級修船碼頭2座),規(guī)劃碼頭2座,30萬噸級船塢2座,10萬噸級船塢2座,萬噸級以下船臺2座;主要室外大型起重機13臺,車間內吊車55臺等重要生產設備,是國內少有的30萬噸級船舶能自由進出的不凍不淤的深水良港,是全國四大中轉港之一,擁有著區(qū)位、港口、交通、產業(yè)、空間、成本、政策、行業(yè)競爭等八大優(yōu)勢。
]]>該錨碇鋼沉井單側最大面積約8.4萬平方米,超過200個標準籃球場的面積之和。作為廈金大橋承載橋體重量基礎性關鍵海底構件,該錨碇鋼沉井的完工和順利出塢,標志著廈金大橋工程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
據(jù)悉,廈金大橋(廈門段)工程作為銜接廈門本島和廈門新機場的重要通道,是兩岸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化交通樞紐配套,總投資約372.7億元。
該次出塢的錨碇鋼沉井是懸索橋主纜的“固定器”,將在拖輪的拖帶下駛往廈金大橋(廈門段)施工現(xiàn)場,施工中將沉入海中,抽干內部海水后,進行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施工,成為大橋埋入海中的“樹根”,承受上部結構帶來的負荷、保持橋梁結構穩(wěn)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