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集裝箱船訂單量依然強勁,并持續(xù)增長。亞洲集裝箱咨詢公司Linerlytica的最新報告指出,集裝箱船訂單量持續(xù)增長的同時,已引發(fā)新一輪擔憂。
主要集裝箱運輸公司占據新船訂單量的絕大部分。如,地中海航運的訂單量占據當前船隊運力的三分之一,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目前地中海航運的船隊總運力已達660萬TEU;達飛海運和日本海洋網聯(lián)船務(ONE)的訂單量均已超過各自當前船隊運力的40%;中遠海運和長榮海運的訂單量均超過當前船隊運力的30%。
Linerlytica統(tǒng)計顯示,在過去12個月訂單激增后,集裝箱船總訂單量已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040萬TEU,占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的比例升至31.7%,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040萬TEU的統(tǒng)計值略高于其他專業(yè)機構提供的數據,如,克拉克森公布的數據為987萬TEU,與Alphaliner的數據相似。與此同時,長榮海運、HMM等航運公司正在洽談更多新造船項目。
Linerlytica在其報告中警告稱:“上一次訂單量占比超過這一水平是在2004年至2009年,最終導致長達十年的供應過剩,耗時十年才得以緩解?!?/p>
與此同時,部分航運公司正在推動船隊更新。例如,馬士基的訂單量已接近其自身運力的20%。2024年,馬士基表示將重點推進船隊現(xiàn)代化和更新,并宣布計劃保持在當前460萬TEU運力水平左右。
目前,集裝箱船市場正處于繁榮期,但從近期財務報告來看,由于成本上升和運費率的不確定性,行業(yè)仍面臨壓力。
Linerlytica指出,目前全球集裝箱船隊中僅有0.3%處于閑置狀態(tài)。過去30天內,共有19艘新船交付,新增運力18.4萬TEU,而僅有3艘總計3000TEU運力的船舶退出運營。
此次運力擴張的背景是美國關稅戰(zhàn)持續(xù)發(fā)酵及短期內關稅實施策略搖擺不定。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航線的關閉推高了運力需求,但如今分析師對美國關稅、計劃對中國造船舶征收的美國港口費用,以及全球經濟整體健康狀況的影響提出質疑。
Linerlytica指出,今年年底前還將新增運力達100萬TEU,但增速將放緩。第一輪訂單熱潮出現(xiàn)在疫情期間及之后,但隨后出現(xiàn)停滯,這將導致2026年和2027年的運力增速放緩。
此次訂單激增中訂購的船舶將于2028年和2029年交付投運。盡管更多船舶采用雙燃料或采用替代燃料設計,但航運業(yè)仍需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應對新的環(huán)境法規(guī)。這可能導致未來交付的部分船舶用于替換老舊船隊,但Linerlytica指出,當前的訂單量仍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
龐大的訂單量促使Linerlytica預測,集裝箱航運業(yè)在本十年結束前都將面臨供需失衡問題。Linerlytica指出:“集裝箱船隊規(guī)模增長將繼續(xù)超過需求增長,過剩供應預計將持續(xù)至2029年?!?/p>
根據貨運率平臺Xeneta的數據,以2019年為基準(指數設為100),目前全球航運船隊規(guī)模已達到145點。同期,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從基準的100點僅增長至113點。即便將當前繞道好望角對標TEU-英里數的影響納入考量,需求也僅增至130點,仍遠低于供應增長。
Xeneta警告稱:“在當前全球船隊嚴重過剩的背景下,航運公司面臨著防止運費進一步下跌的巨大挑戰(zhàn)。”